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hx573.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hx573.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hx573.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hx573.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垃圾分类试点小区 垃圾桶分类不_产品知识_乐动体育app下载安装最新版-LD乐动体育手机版官网
Cable Instrumentation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垃圾分类试点小区 垃圾桶分类不
来源:LD乐动体育app下载    发布时间:2024-08-23 04:26:13

  台海网4月23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房舒 陈洋钦 实习生 卢维林 文/图)昨天是世界地球日,“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是今年的主题。今年初,厦门市再次启动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这是厦门市民“善待地球”的积极举措之一。目前,这项工作进展如何?导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早在2000年,厦门就作为全国首批8个试点城市之一开展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但后因分类后的垃圾没办法做到分类处理而一度搁置。

  近年来厦门市垃圾分类解决能力逐步的提升,今年初市环卫处又在10个试点小区重新推行了垃圾分类。近日,导报记者对其中5个试点小区进行了走访。

  在禾祥西国贸广场,导报记者看到,小区内已配备了新的分类垃圾桶。这些新的分类垃圾桶将蓝、红、灰3色桶并为一组,分别回收可回收物、有毒垃圾和其他垃圾。

  但仔细往每个桶里看,导报记者看出,各个桶里的垃圾还是“大杂烩”,例如,在红色的有毒垃圾回收桶中,导报记者就看到了许多果核和普通食品包装袋。

  被问及知不知道小区正在实行垃圾分类时,住户陈小姐连忙点了点头,但问到有没有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后再扔时,陈小姐说“出门看到分类垃圾桶就会分开扔,但是家里的垃圾还是打包成一包扔掉”。

  在华东花园,湖里区环卫处给每家每户赠送了蓝、灰两种颜色的可降解垃圾袋,供住户分别对可回收和其他垃圾进行分装。同时,小区还组织了一支由退休在家的老住户组成的垃圾分类监督队,由他们对小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和监督,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住户没有对家里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

  “小区居民的素质参差不齐,虽然我们已进行了宣传,但还是有不少人‘我行我素’,看那些垃圾分类做得比较好的国家,人口素质也比我们高,这项工作要做好,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一位物业工作人员说。

  除了“居民素质”不高外,还有物业工作人员指出,相关设施、环节的不到位,也是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绊脚石”。“运输的过程各类垃圾又被混到一起了,垃圾楼也没做相关的分类,有居民就提出了,我好不容易分类好,但环卫工人来了还是混装在一起拉走,让我们觉得白忙一场。”

  正是因为相关配套环节没有跟上,很多居民又自然而然地回到了传统的一袋装的老套路上。

  “习惯的养成需要一段时间”,厦门环卫处科技科的刘科长坦言,此前市民们都习惯了垃圾往一个桶里扔,现在一下子要转变大家的思路很难。

  刘科长说,反观那些垃圾分类比较成功的国家或城市,在前期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是慢慢才走上正轨的。国内的垃圾分类还处在起步阶段,寻求一种适合国情的分类方式,需一定的时间和努力。

  刘科长透露,今年5月,位于后坑的垃圾分拣中心就要试运行了,届时市民们所关心的垃圾分类后期处理问题,将得到一定效果解决。刘科长表示,今年厦门市还将增加10个垃圾分类的试点,争取一步步推进。

  “其实,垃圾的分类处理是多个部门的事情,是整个社会的事情”,刘科长表示,单靠某个部门能力有限,能做的事情也有限。

  集美大学教授林地球认为,厦门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是政府投入不足,二是对市民宣传不到位。“例如,起码垃圾车应该分格设置,搬运工也要培训好,每一道环节都很重要,这需要相关部门的科学规划”。

  林地球说,在垃圾分类中,能够尝试引入奖励机制,推动市民参与。“我们现在每家每户都要交垃圾处理费,如果市民在家中就做好垃圾分类,环卫部门可以效仿日本,定时定类收集,减少了中间环节的人力消耗,那么有关部门可优先考虑取消或减少垃圾处理费。”

  而从长远来看,整个城市的垃圾处理过程,应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中获得经济效益,回馈给市民,再推动市民参与的良性循环。

  在走访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的过程中,有一个小区给导报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吕岭路上的金域蓝湾。

  万科物业的“野心”很大:希望有机会能够把这个小区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打造成厦门垃圾分类的样本工程。不仅进行了详细的计划,而且还打算在这项工作上投入80万元。当被问及这80万元都要怎么花的时候,该公司的邱主任立马就给出了详细的介绍:购买入户的环保垃圾桶、购买厨余垃圾处理设备、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和两个分拣垃圾的工作人员的人力成本等等。

  反观我们的有关部门,想的似乎少了点。正是因为一开始就缺乏科学细致的规划,才使得试点工作的推进显得举步维艰。

  虽然分发了相关的宣传品,但相关宣传只是浮于表面,并没有深入人心,虽然送去了分类垃圾桶,却对垃圾桶里没有分类的垃圾“听之任之”。更不要说相关的运输、后期处理等环节都还无法及时跟上了。一些小区的试点工作都已经进行近半年了,而甚为关键的垃圾分拣中心还没有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这不是意味着市民们分装的垃圾,在最后的处理环节,又要重新混在一起?

  在笔者看来,目前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应该集中力量做好一两个基础较好的小区,再将成功经验逐步推广。盲目地追求数量,只会增加配套工作的难度、物资的投入,还没法把有限的人力、物力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