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3月起,东莞市城管局印发《东莞市环卫保洁规范化管理工作方案》,推出环卫保洁规范化管理10条举措,在推进环卫项目合同签订、清扫保洁作业、垃圾桶(果皮箱)设置管理、公厕(转运站)管理等十项规范化方面提出具体实际的要求,进一步巩固落实“扫干净、摆整齐”,持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品质,深度打造“干净有序之城”。
一年多以来,在东莞推进环卫规范一体化的进程中,中堂城管明确工作重点和规定要求,进一步推进环卫作业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在提升环卫保洁精细化管理上的水准、垃圾分类体系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绘就城乡环境“洁净美”新画卷。
“每天早上7时前,要完成第一次普扫,全天13小时巡回保洁,下午4时进行二次普扫,立即处理动态问题和保持保洁效果。”据中堂城管分局环卫组相关负责的人介绍,通过保证每天清扫保洁频次和质量,常态化采用“洗扫结合”的环卫作业方式,在重点区域根据真实的情况提高清洗频次,达到“路面无污迹、见原色”的洁净效果,全力推进清扫保洁作业规范化。
目前,中堂镇1231名环卫工人已完成全市统一工衣换装,123辆环卫三轮车严格按照“六统一”规范管理。同时,工作人员会不定期抽查车辆设备,要求环卫作业公司成立相关台账记录,确保环卫保洁工作执行到位。与此同时,全镇34台高压清理洗涤车、25台洒水车、1台护栏清洗车组成“洗扫军团”,每周在主干道、主要区域清洗至少2次,有效提升保洁效率,提升环卫洁净效果。
在垃圾收运体系建设方面,按照“应撤尽撤、不宜过多过密、宜少宜优”原则,中堂城管持续对辖区范围内现有的垃圾桶来优化设置。截至目前,在107国道、南潢路、北王路等镇主干道路,已完成61处垃圾桶点位的撤桶工作,并根据真实的情况,多次调整收运和作业方式,增加清运频次及巡回保洁频次,确保垃圾不落地,不停留。
针对中堂镇“三边三地”较多的真实的情况,在合同明确保洁范围的情况下,环卫公司常态化将可视范围的“三边三地”进行保洁,环卫效果、村容村貌显著提升。今年以来,中堂城管分局共排查整治了卫生黑点431处。
记者在中堂文化广场公厕看到,环卫保洁人员定期在清理公厕内部,空间凉爽干净、无异味。据悉,针对中堂镇内垃圾桶(果皮箱)、公厕、垃圾转运站等基础设施,环卫作业公司落实专职管养人员,定期对相关设施设备和现场进行全方位检查,确保设备损坏修复及时,运营正常,确保站内及周边干净、整洁、无异味,并建立日常管养及整治台账,落实常态化管养机制,切实干净、整洁、有序的卫生环境。
在推进东莞环卫规范一体化进程中,垃圾分类工作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以点带面树标杆,中堂城管以亮点案例助推垃圾分类提质增效。
作为省级典型示范社区,潢涌村立足实际,系统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比如设置功能齐全的分类投放亭,配备遮雨棚、照明设备,并设置洗手擦手区域;针对自建房分布特点,在门前配备分类垃圾桶,方便居民日常投放。宣传教育方面,新建3处大型分类文化墙,增设20处小型宣传广告与指引标识,同时开展多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推动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
江南社区结合人口分布、垃圾产量等实际因素,科学规划建成9个分类投放亭,同时积极在自建房区域推进撤桶并点工作,开展撤桶并点入户宣传,有序撤离门前零散垃圾桶,设置集中投放点,解决了垃圾乱堆、异味滋生等问题,让社区环境更加整洁有序。
除了各村社区,垃圾分类的绿色乐章也在中堂的校园奏响。以中堂镇中心幼儿园为例,自2019年起,中堂镇中心幼儿园深入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将环保理念融入教学与管理,结合实际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与垃圾处理流程。同时,通过教师培训、幼儿趣味课堂、家园协作等方式,构建全方位宣传体系。凭借扎实举措,中堂镇中心幼儿园在2021年入选中堂镇垃圾分类精品路线年获评东莞市“分类好邻居”;2024年荣获“莞香花”特色学校称号,成为垃圾分类教育领域的标杆。
“目前,垃圾分类投放亭现已覆盖全镇,为后续深入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筑牢了坚实基础。”中堂城管分局环卫组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截至目前,中堂共建成114个分类投放亭,20个村分别建设了2-9个分类投放亭,按需配置小型分类投放点,与日常的上门收运工作模式相配合,基本满足了各类区域的垃圾分类投放需求。去年以来,中堂新建分类投放设施95处,已建设外立面彩绘、形象墙、广告展板、宣传海报等多类型宣传载体360多处,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47场次,有效提升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推动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
据介绍,接下来,中堂城管将逐步优化“撤桶并点”,增加垃圾收运频次,继续践行全市环卫保洁规范化管理工作要求,创新方式方法,逐步提升城市环境卫生质量和人居环境水平,不断推进环卫保洁规范化管理走深走实。